你的位置:重庆时时彩龙虎和诀窍 > 新闻动态 >
【朝鲜最神秘的“主体思想”,到底有什么内容?】
【为什么朝鲜甚至删掉了马列主义,把主体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?】
本篇文章旨在全面解答关于主体思想的相关疑问:
【主体思想到底是什么?】
【主体思想怎么发明出来的?】
【为什么说:主体思想是现代儒学?】
我的核心理念是:坚定而不妥协,注重思考,而非固守立场。
谈及朝鲜的主体思想,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朝鲜的开国领袖金日成。然而,真正担任主体思想核心设计者角色的,是当时的朝鲜重要领导人、被誉为“朝鲜智囊”的黄长烨。黄长烨在朝鲜政治体系中占据显著位置,仅次于金日成,他对主体思想的贡献尤为突出。这一思想体系并非单纯源自金日成一人,而是包含了黄长烨在内的多位领导人的智慧结晶。尽管金日成的名字常与主体思想相联系,但黄长烨作为背后的主要策划者之一,其影响同样深远。在朝鲜的政治发展历程中,主体思想占据重要地位。而黄长烨作为这一思想的重要推动者,他的贡献不容忽视。他不仅在理论上对主体思想进行了深化和拓展,还在实践中积极推动其贯彻落实,为朝鲜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【“朝鲜国师”的大棋】
1967年,黄长烨被任命为金日成大学的负责人。
上任之初,黄长烨被赋予了金日成的一项秘密职责:构建朝鲜的国家官方思想体系,即主体思想。
黄长烨深知,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专家,主体思想承载着四个明确的政治意图:
首要任务是,为朝鲜争取在朝鲜半岛上的法律与正统地位。
第三,支持朝鲜劳动党的正当地位。
第四,同样关键的是,确保金日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。
黄长烨领悟到:马克思主义体系庞大,却难以全面契合以下四个方面。而能满足这些要求的,唯有中国的儒家学说。
因此,一种新的儒学形态逐渐形成,具备了现代特征。这一新儒学并非凭空产生,而是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,逐渐从传统的儒学体系中脱胎而出。它汲取了传统儒学的精髓,同时吸收了现代社会的思想和观念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新儒学不断反思和修正自身,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。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学和哲学范畴,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,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,致力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。可以说,这一新儒学的产生,标志着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它不仅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,也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【第一个主体:地缘的主体——北朝鲜是朝鲜半岛的主体。这其实是儒教的“正统观”。】
自南北朝起,历经宋辽金时期,再到蒙元和满清,无论是南方的王朝还是北方的政权,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君主,都在争夺正统地位。即便到了近代,各种军阀势力也依然在为正统之名而争斗。
【这里头的实质就是:谁是王?谁是寇?】
朝鲜李朝时期,为中国所承认的一个特殊藩属国。诸如中央集权、正统地位及国家统一等儒家思想理念,已深深植根其中。
首要理念的首要部分阐述了: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,作为朝鲜半岛的核心实体,其本质意义在于强调: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半岛正统,而韩国则为分裂产物。
为了证明北朝鲜在朝鲜半岛的正统地位,黄长烨对历史进行了重新编纂,彻底改变了朝鲜古代历史的叙述方式,提出了所谓的“主体历史观点”。
朝鲜古代历史的演进脉络,依次为箕子所建的朝鲜、卫满朝鲜、三国时期、统一新罗、高丽王朝,直至李氏朝鲜。然而,从主体史观的视角来看,这一历史叙述被全面质疑。
究竟是何原因?
首要因素在于,箕子朝鲜的历史长度,即便全部计算在内,也仅约为两千年,这并不算长久。
此外,箕子乃商朝时期的人物,被视为我们朝鲜民族先祖的一部分,如何能归属为中国人?
因此,主流历史观点将朝鲜历史的起源追溯至传说中的檀君时代。或许你会质疑,认为神话不可作为确凿的历史记载?
然而,金日成强调指出,否认檀君的存在,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事大主义的体现,等同于朝奸之举,更是帝国主义御用文人刻意歪曲历史、削弱民族自信心的恶意手段。
此外,在1993年,朝鲜确实在平壤市的江东郡大朴山区,发掘出了所谓的“檀君陵墓”。
在陵墓内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副骨骼,通过碳14检测技术鉴定,这些骨骼的年代可追溯到5011年前。尽管不清楚朝鲜具体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,但朝鲜方面已确认:这两副骨骼属于檀君夫妇。
因此,朝鲜的历史长度被确定为5011年。
同时,《劳动报》发表评论指出:“平壤发掘出檀君陵墓,这一发现表明平壤为朝鲜民族的起源地。”简而言之,平壤被视为朝鲜半岛的正统所在地。
第二个因素在于,朝鲜古代历史中的核心政权,大多将都城设立于南部地区,特别是李氏王朝,其都城选址于汉城,这一布局显得不够“中心化”。
因此,主流历史观点进行了历史编纂的调整,将朝鲜的历史脉络重新梳理为:檀君朝鲜时期、卫满朝鲜阶段、高句丽王朝、渤海国时代、高丽王朝,直至朝鲜时期。
在调整历史叙述时,不仅剔除了殷商后裔所建的箕子朝鲜,还将三国时期的正统地位赋予了高句丽。同时,原本属于女真族群的渤海国,也被纳入了朝鲜的正统范畴,原因在于高句丽与渤海的首府均位于平壤。对于李氏朝鲜,则采取了较为批评的立场,认为其丧失权益、蒙受耻辱,且在对外关系上显得过分依附、缺乏骨气,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都城设在汉城。此外,考虑到李氏朝鲜是韩国的前身,这样的历史定位也难免引发一些争议。
即便在极度困难的时期,民众面临饥饿困境,金正日仍决定投入巨资,进行了高句丽东明王陵与高丽太祖王陵的修缮工作。
很显然,主体思想的第一个主体:北朝鲜是朝鲜半岛主体,就是儒教的【正统观】。
【第二个主体:民族的主体】
【——朝鲜是朝鲜民族的主体。这其实是儒教“华夷之辨”的民族观。】
儒家学说是一种基于民族认同的非神论思想体系,区分华夏与异族是其核心理念之一,简而言之:“不同民族,其心意往往不同”。
古代朝鲜的民族观念,表现为一种依附性的民族主义倾向。受“尊华崇大”思想的影响,朝鲜历史上往往将自己视为“中华民族”的一部分,自称为“小中华”。这种观念下,朝鲜既表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特征,又带有非民族主义的色彩,显得颇为矛盾。
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打响,清朝政府战败后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。这一条约在形式上确立了朝鲜的独立地位。自此,朝鲜逐渐摆脱了附庸的民族主义状态,转而倾向一种激进的民族主义方向。
起初,朝鲜抱有单纯的想法,追求“联合日本排斥清朝”与“脱离中华建立新国”,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,满清仅是作为宗主国存在,而日本却意图全面吞并。因此,朝鲜人民经历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。直至1945年,朝鲜又被美苏两国分割。
经历了一系列的挫败后,朝鲜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极端化。这种民族主义的新形态,可以视为第二个核心理念,其核心在于区分“我们朝鲜”与“其他”。这种观念类似于历史上的“华夷之辨”,但更加极端。在此观念下,非朝鲜人,无论他们是日本人还是苏联人,都被视为怀有恶意,不可信任。
1986年,金日成明确倡导了“朝鲜民族首要原则”。
根据主体史观,金日成出现之前的时代被视为缺乏主体的历史时期。自1957年至1961年间,随着千里马运动的兴起,朝鲜步入了主体历史的新篇章。在此期间,朝鲜成功实现了民族自主,摆脱了其他民族的外部干涉,确立了完全的民族自决权。
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朝鲜主体历史的起点,实际上是借鉴了苏联1928年推出的首个“五年计划”模式,这一过程并不具备高度的自主性。更为关键的是,在此后的时期里,朝鲜持续依赖苏联的援助,同样显示出其自主性的不足。
民族主义的核心,归根结底,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体现。
【第三个主体:权力的主体】
【—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代表人民的劳动党是朝鲜权力的主体。这其实是儒教三纲五常的变种。】
在儒家思想体系中,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士、农、工、商四个阶层,各阶层有其特定的位置,尊卑次序明确,上层的行为成为下层的榜样。
尽管孟子曾阐述,民众最为重要,国家次之,君主最轻,然而普遍认知中,华人皆明白,君主——即皇帝,才是实质上的尊贵所在,而民众,则被视为平民百姓。
儒教在论述权力结构时,强调“民众乃国家之基石”,然而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,决策权历来掌握在皇帝手中。
就此而言,核心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儒家学说。
【我直接援引两段,一个是“革命首脑论”——】
民众是发展与变革的核心力量。民众应在领导者的引领下行动。领导者如同大脑,党组织则是身躯,而民众构成了行动的基础,身躯与基础都需遵循大脑的指引。
这内容明显借鉴了儒教的“三纲五常”理念,只是将纲常的概念转换为主体的表述。它传达的核心思想与儒教的“三纲五常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不过是将原本的纲常体系,以主体的形式重新阐述。这样的表述方式,虽然词汇有所不同,但本质上是对儒教传统思想的一种现代解读或转化,其核心意义并未偏离“三纲五常”的基本框架。简而言之,这是对儒教“三纲五常”的一种创新性表述,主体与纲常在概念上虽有差异,但在此语境下,它们所承载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相似的。
【再一个是“社会政治的生命体论”:】
父亲赋予了我们生命本身,领导者则给予我们政治上的指引与新生。
领袖如同指引方向的家长。就像在家庭中需要遵循家长的正确引导,人民应当毫无保留地团结在领袖的周围,应当以忠诚和尊重来拥戴领袖……
无需过多阐述,儒家的“君父观念”显而易见,且明确倡导了“忠诚与孝顺”的伦理原则。
朝鲜的劳动党在当代扮演着类似古代两班的角色,构成了一个实际运作中的精英阶层。相对而言,白头山家族则类似于清朝时期的八旗贵族体系,其权力基础建立于一种血统论的合法性之上。这样的结构,无疑深受儒教传统的影响。
无疑,最具儒家色彩的部分,聚焦于金日成个人。
然而,关于这一点,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章中详细探讨。